一千多年前的荣辱是非:大宋的人大宋的事第 11 部分

张金良 / 著
 加书签  滚屏 朗读

赵匡胤的话虽然霸,却说明了个千古的真理:强者为尊,弱国无外,落挨打。

海量小说,【啃友小说网】

八年十月,南唐将朱令赟率十万兵顺江东援救金陵,在皖被宋军打败,金陵的最线希望也破灭了。十月宋军破金陵城,李煜被迫投降,南唐灭亡。

至此,赵匡胤终于基本了南方,剩的只有吴越和泉、漳,先南北的战略目标的第步实现了。

宋取得南方雄厚的,增强了对抗北方强敌契丹的量,两强的碰只是时间问题了,但究竟鹿谁手还是个未知数。

除心患(1)

与征伐南方同时行的,还有另条战线的战争。

这就是赵匡胤削夺手将领的兵权。说这是场战争,夸张,在历史,因削夺开国将领兵权而流的血实在是太多了!

是吗?想想韩信吧,还有许许多多离们或远或近的开国将领。

锻炼赵匡胤成的五代时期,虽然仅有五十多年,却先了十四位君主,军队和将领在政权更迭中起了决定的作用,也分获了巨的好。五代皇帝多由军将拥立,已成惯例。

赵匡胤当年参与拥立周太祖郭威的行,自己也是靠着手里有支强的军队才登帝位的。如何控制手中有重兵的将帅,防止兵的发生,消除威胁皇权的心患,是无时无刻在考虑的问题。

赵匡胤登基久,和赵普谈论起五代时的,赵普破:“去的,就是由于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若想改这种状况,也并太难,只削夺其兵权,管制们的谷钱,收了们的兵,天自然就会安定了。”

赵普这番话,使赵匡胤惊叹已。

赵匡胤联想到自己经历的那次兵将拥立的场面,想到拥立自己的那些将帅和兄,有的是军的级将领,掌着全国最锐的部队,如慕容延钊、韩令坤、石守信等;还有的自恃拥立有功,已经管制的迹象。

于是,赵匡胤决心削夺们的兵权。

961年秋天的个晚,明月当,月光如。赵匡胤准备了盛的晚宴,把石守信等几个手重兵的军事将领请到起,饮酒欢歌。

三巡之,赵匡胤突然屏退左右,对石守信等说:“诸位卿,如果没有们的帮助,哪里有今天?因此,这天子也并是怎么好的,还如节度使乐些。从登基到现在,还没个安稳觉。”

石守信等忙问缘由,赵匡胤说:“这还这个天子的位置,谁想坐?”

诸位将领听惊失,慌忙问:“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

赵匡胤说:“对,们虽然没有异心,怎奈们部会有些贪图富贵的,如果有天,们也把黄袍加在,难还容许吗?”

将领们听罢,起跪倒顿首说:“们没有想到这些,请陛给指示条生路!”

赵匡胤说:“生就好像隙,转眼即逝。们所追是多积金钱,吃喝乐,再替子孙们攒些基业,让子罢了。们何放弃兵权,藩,选买些好的田宅,替子孙们置备百世产业,多置些歌舞女,天天饮酒作乐,辈子,岂哉!还同们结成家,君臣之间,两无猜忌,相安,以终天年,这是很好吗?”

见赵匡胤代得如此明,次,石守信、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罗彦环等都疏称病,解兵权。赵匡胤概允准镇地方为节度使,除天平节度使石守信还名义保留侍卫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的名外,其宿将的军职务都被捋去了。到建隆三年,石守信的虚名也被剥夺了。从此,侍卫军马步军都指挥使这职位再任命。

为了履行互结婚姻的诺言,赵匡胤将自己的两个女分别许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子,又让其光义了张令铎的婿。赵匡胤通政治联姻,让这些级将领消除了离心倾向,共保富贵。

赵匡胤使用赎买的政策,罢去了宿将典兵将领们的兵权。

赵匡胤是厚的,在历史没有开国皇帝和开国功臣之间以这么完美的结局收场的。

法很难说是绝,但绝对是的。

在解除了石守信等军将领兵权,赵匡胤另选些资历、个威望低,又容易驾驭的充当军将帅,又令军将领间相互牵制,消除了边的威胁。

接着,把手又向了地方,把五代时最之源节度使的兵权也削去。

说五代的历史,可以说就是部将领的夺权史,其是手重兵的节度使的夺权史。梁太祖朱全忠是以宣武节度使起家的;李克用也是以同军节度使纵横沙场,给子留了建立唐的家底;祖石敬塘也是节度使,镇守河东;无独有偶,祖刘知远也是河东节度使;周太祖郭威曾任天德军节度使,就连盘踞江浙的钱都是镇海节度使

赵匡胤削夺了军将领的兵权以,京畿重地可以放心了,可外面藩镇威胁还在,剥夺节度使兵权马就摆程。

既然“制其钱谷”是既定的方针,那就先从钱财手,在各路设置了专管财的转运使,将各路所属州县的财政收入,除留少量应付常开支外,全部运至京城开封。此,藩镇以“留州”、“留使”等名目截留的财律收归中央。这子就断了藩镇的财路,看没有了钱财,还有什么经济基础闹事。

还派遣使臣到各地,选拔藩镇辖属的军队为军。乾德三年(965)八月,赵匡胤令各州官把所部兵员中骁勇善战的都选到京城补入军,削弱了地方的实,把藩镇最尖利的牙齿拔了

二年(969),宋已经平荆湖、灭蜀,赵匡胤令拆毁荆湖、川峡诸地的城郭,于是可能被藩镇用中央的城防也被拆除了。

到了十月,赵匡胤再次设了酒宴,招待几位掌兵权的节度使,正在喝到时,赵匡胤慨地说:“们都是咱宋的功臣,在马背征战了半辈子,都是德望重,劳苦功。可到了现在还辛辛苦苦在各地驻守,让心里真是去呀。”

这可是话里有话,能成为员的谁也是糊蛋,可手里的权谁愿意放?还是凤翔节度使王彦超——就是收流汉赵匡胤的那个家伙——是个明头打破了僵局,说:“为臣原本就没有什么功劳,得到朝廷的错已经很久了,眼子骨也是那么朗了,希望皇可怜可怜,让退休回家享清福去吧。”

可还是有的想最争取,武行德、郭从义、重赞等断表自己战功的辉煌、经历的艰险,企图打赵匡胤,保留住兵权。

对这种退的家伙,是换了别的皇帝,早就拂袖而去了。可赵匡胤毕竟称得起“仁厚”二字,只是脸没了笑模样,冷冷说了句:“说的都是们为的事,现在说这些有意思吗?”

结果第二天,参加宴会的五位节度使都被解职,给了个吃粮管事的虚职回家养老去了。另外那些节度使如向拱、袁彦等,都明了赵匡胤的心意,主自觉地赶兵权了事。

收了财权、兵权,赵匡胤还从朝廷派“知州”、“知县”管理地方,并开始着手废除唐末及五代时节度使兼领“支郡”的旧制,除了节度使驻地以外的州郡统统直属京师。另外,还把地方的司法权也收归中央政府了。

这样,在刀兵的,赵匡胤把各路豪强的兵权、财权、司法权、行政权收了回,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从此为害中原的藩镇割据再也没有

文治时代(1)

与抑制骄兵悍将相呼应的是,赵匡胤将文摆到了国家统治这个金字塔的尖。有宋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待遇的厚是历朝历代都曾有的。

赵普赵匡胤有着很浓厚的文结。说这位陛原是刀丛中走个武夫,虽说小时候书读得还算错,可在打了这些年,也该忘得七七八八了,其实然。确实,了这么些年刀把子,可却从没有放书本,据说好学已达到了“手释卷”的程度。

就是为了读书,还惹起了小的风波。在周世宗柴荣平江淮时,打了小报告,说用好几辆车运载私,其中都是财。柴荣是个心反腐倡廉的主,对贪官污吏绝饶。和赵匡胤样参加平之战的张顺,在升官起了贪心,地“隐落”榷税钱五十万、官丝两千两,被柴荣赐。今天听,莫非赵匡胤也想步张顺的尘?去检查赵匡胤的车辆,结果发现所谓的财竟是几千卷书籍。

柴荣虽称铁胆,却只是通文墨,就解地问赵匡胤:“是跨马抡刀阵杀敌的将,还这么多书吗!”赵匡胤也真会说话,回答说:“常惭愧自己没有好的计谋贡献给陛,只好多读些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君臣就哈哈笑完事了,从中可以看赵匡胤读书的度和目的。当然,增了见识和计谋,究竟用在哪又是另回事了。

黄袍加,赵匡胤很是尊重文,文也很争气。平蜀之曾因年号问题产生疑问,去问自己的智囊赵普,谁知赵普却支支吾吾地说,最还是学士陶毂、窦仪给了答案,因此赵匡胤慨地说了句:“宰相须用读书!”

还提倡多读书,就是那些杆比笔杆顺手得多的武将,也被着去读书。有所好,焉,朝廷就形成了个读书热,那位“半部《论语》治天”的宰相赵普,就是在这种环境好读书的,然可能就是三分之或四分之乃至五分之部《论语》治天了。

提倡读书,重用文,这里面既有赵匡胤的文结,也有“能马治天”的客观需,更重的是以此抑制武将的权。因此,历宋朝,级官员都使用文,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方面事务的枢密院官枢密副使都是由文官担任的。屈指数,除去南宋建炎,绍年间岳飞、韩世宗、刘琦这几个名将到了枢密副使,北宋在稳定,只有个狄青当枢密副使,这已经是武将能的最的官职了,像唐朝那样将入相的事,在宋朝是可想象的。

重文武是赵匡胤鉴于唐末五代藩镇之弊,“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防止武将专政篡弑的国策。重文武对宋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的影响,以致习文之风盛,而尚武之风衰,宋朝没有亡于赵匡胤最担心的,却亡于外敌之手。

由于“重文”,所以宋朝文的待遇那就是个字——好。优厚得令现代东西方的文都心驰神往,纷纷表示十分向往之。

大家正在读